索引號 | 116108000160825732-G-2022-001414 | 發布日期 | 2022-04-08 16:21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 |
標 題 | 《榆林市支持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政策解讀 |
一、起草背景和依據
長期以來,我市工業產業結構一煤獨大,工業結構單一,輕重產業發展失衡,能源工業與非能源工業占比失衡。其中,裝備制造業在我市工業產值中占比不足百分之一,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占比不到百分之二,而且全市現有裝備制造產業層次低、規模小、競爭力低下,亟需升級改造發展壯大。今年,在國家承諾炭峰值、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加快發展裝備制造產業,既是我市實現低碳發展化危為機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市龐大的煤炭、油氣開采和高端能化基地建設所需的配套礦山、能化裝備消費市場巨大,各種機械裝備較高的保有量帶來了大量的易耗零部件和售后維修服務需求。引進和培育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迫在眉睫。
為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產業,市政府安排市工信局草擬制定關于推動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陜政辦發〔2020〕33號)有關精神,我們充分汲取了我市《榆林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關于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中重點適用條款,參考借鑒國內其他省市對裝備制造產業的扶持措施,同時,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實際,草擬編制了《榆林市支持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二、主要內容
為了將《榆林市支持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涉及到的工作目標、要求、有關政策扶持、優惠等內容科學有效的解讀,現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分解表述。
1.榆林市裝備制造業發展目標是?
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累計引進裝備制造項目50個以上,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達到40戶;將榆橫裝備制造產業園建成省級產業園區,著力打造中國西部能化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基地。
2.《意見》支持和鼓勵的企業有?
本意見支持依法在榆注冊、納稅、入統,財務制度健全,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實行獨立核算的裝備制造企業。鼓勵企業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服務化的發展方向,走創新引領、開放合作、龍頭帶動、集群發展之路,重點支持區域總部落地榆林的企業。
3.《意見》支持的重點方向有?
與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產業鏈相配套的化工專用設備和煤機設備及零部件;油氣井鉆采設備,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氫及甲醇燃料的制、儲、運、用裝備,鎂鋁合金輕量化裝備,航空裝備,紡織、服裝和皮革加工專用設備和物料搬運設備制造,農機裝備、節能環保應急安全裝備,智能制造和維修再制造等服務型制造項目。
4.有哪些支持項目投資的政策?
對一次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裝備制造項目(不含土地費用,下同),按合同約定內容建成投產,經認定后給予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的獎勵,單個項目獎勵最高不超2000萬元。世界500強、國內行業前10強企業在榆投資的高端裝備制造項目或符合我市重點支持方向且在合理建設期內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億元的裝備制造項目,可在上述固定資產投資獎勵基礎上,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享受更加優惠的政策。(參考《榆林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5.有哪些鼓勵支持技改的政策?
對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種類、提高生產效率、節能降耗、實施智能化成套設備改造、智能化工廠和智能化車間改造的裝備制造企業,對列入市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投資100萬元至500萬元的給予10萬元補助;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給予30萬元補助;投資1000萬元至3000萬元的給予50萬元補助;投資3000萬元至一億元的給予100萬元補助;投資1億元以上的給予不超過500萬元補助。(根據《關于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榆發〔2019〕2號)第十五條)
6.對企業廠房建設的支持政策有?
對租賃市內標準廠房或過渡性廠房(辦公用房),并實際投產的裝備制造企業,給予前3年租金全額補貼;企業申請購買政府投資建設的標準化廠房及功能配套用房的,價格按照購買當年基準地價計算的土地出讓價格、審計機關審定的工程總價以及財務費用(建成之日至申請之日央行同期貸款利率)之和計算;企業對廠房結構有特殊要求的,企業所在縣市區、園區可根據企業需求,采取代建、共建的方式個性化提供廠房。(根據《關于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榆發〔2019〕2號)第十六條)
7.對企業用電的優惠政策有?
市內裝備制造企業,除享受國家和省市相關電價補貼優惠政策外,以上年度工業總產值為基數,當年工業總產值每增加500萬元給予1萬元專項用電補貼。(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制定)
8.對企業物流運輸的優惠政策有?
對年納稅總額500萬元以上的裝備制造企業,經認定后給予不超過物流運輸費用總額10%的補貼,單戶企業每年補貼不超過100萬元,補貼期限不超3年。(引自《榆林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9.對企業產品推廣的支持政策有?
被認定為國家、省、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產品,在新投放市場三年內,給予市場推廣支持。本市用戶購買本市生產的首臺(套)技術裝備產品,最高按購買價格的20%給予補助;本市生產企業向市外用戶銷售首臺套技術裝備產品的,最高按銷售價格的20%給予補助。同一年度,同一企業或用戶最高補貼不超過200萬元。鼓勵就近采購本市生產制造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單位和政府采購單位以及在榆國有企業須將本市生產制造的首臺(套)產品納入招標采購項目中,邀請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本市首臺(套)產品生產企業參與采購活動,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首臺(套)產品。(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制定)
10.對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政策有?
鼓勵我市各大專院校加強技術人才的技能培育和素質提升,大型企業集團加強高端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開展人才精準培訓,采取財政補貼的形式,免費提供管理與技能培訓。推動企業通過持股、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等方式,引進優秀企業家、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對新引進人才以及符合我市高層次人才認定評定標準的項目團隊成員,按照《榆林市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辦法》和相關配套細則的相關優惠政策執行。對企業引進的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中級職稱或碩士學位的緊缺急需人才(除經市委人才辦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外),分別給予每人每月3000元、1500元的補助。對企業新引進和新評定的高級技師和省級以上技術能手、中級技工人才,分別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和500元的補助,補助期限3年,對特別優秀的給予相應榮譽鼓勵。(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制定)
11.對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政策有?
一是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年度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2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裝備制造企業,每家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30萬元、5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獎勵。(根據《關于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榆發〔2019〕2號)第十三條)
二是支持企業重組并購。鼓勵企業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等股權合作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負債率。鼓勵在榆國有企業投資入股裝備制造類企業,支持以市場換項目,吸引有技術、有產品的項目落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據《關于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榆發〔2019〕2號)第十四條)
三是支持企業綠色化發展。對裝備制造企業利用國家推廣的清潔生產技術方案進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的,按照實際投資額的5%予以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鼓勵企業采購環保設備或采用降低能耗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對獲得國家“綠色工廠”的裝備制造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制定)
四是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支持企業新產品研發,對經認定的裝備制造研發項目,按企業年度研發投入新增部分給予獎補,獎補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企業,且標準已發布的,按標準類別,每項分別給予20萬元、8萬元、4萬元和2萬元獎勵。(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制定)
五是支持質量品牌建設。對新獲得中國質量獎,全國質量標桿的裝備制造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新獲得省級質量標桿,省級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陜西工業精品,陜西質量獎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根據《關于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榆發〔2019〕2號))
六是支持產業協作配套。積極推進裝備制造業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鼓勵我市龍頭骨干企業就近就地采購配套產品,構建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緊密型協同制造模式,對市內裝備制造業各產業鏈條上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企業配套率提升給予獎勵支持。凡采購市內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上下游配套的,給予采購方產品采購金額1%的補貼,單個企業全年補貼金額不超過100萬元。(引自“雙招雙引”政策)
12.對企業在金融和投資環境的支持政策有?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發揮產業基金作用,引導已成立的產業發展基金向裝備制造產業投資。鼓勵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的金融支持。
二是優化項目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市縣領導和部門包抓重點企業(項目)機制,對新引進項目的推進落地,做到目標、任務、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五落實”;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由一名副市級領導包抓,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指定一個市級部門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各級各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創新審批方式,采取承諾制、容缺后補等方式,加快項目相關前期手續辦理進度。對骨干企業,實行領導干部“管家式”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制定)
三、主要名詞解釋
1.裝備制造業
世界其他國家包括國際組織并沒有提出“裝備制造業”這個概念?!把b備制造業”的概念可以說是中國所獨有。通常認為,制造業包括裝備制造業和最終消費品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是為經濟各部門進行簡單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提供裝備的各類制造業的總稱,是工業的核心部分,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工作母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重任,可以說它是工業的心臟和國民經濟的生命線,是支撐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石。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劃分,其范圍具體包括8個行業大類中的重工業:
(1)金屬制品業( 不包括塘瓷和不銹鋼及類似日用金屬制品制造業)。
(2)通用設備制造業。
(3)專用設備制造業(不包括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
(4)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不包括摩托車和自行車制造業)。
(5)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不包括電池、家用電力及非電力家用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制造業)。
(6)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不包括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
(7)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不包括眼鏡和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8)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2.首臺(套)技術裝備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是指經過創新,其品種、規格或技術參數等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識產權但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首臺(套)或首批次裝備、系統和核心部件等。
其中,“首臺(套)”是指用戶首次使用的前三臺(套)裝備產品;“首批次”是指用戶首次使用的同品種、同技術規格參數、同批簽訂合同、同批生產交付的裝備產品。
同時,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小型關鍵裝備覆蓋范圍擴展到用戶在首年度內(即從用戶首次購買之日至當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使用的同品種、同技術規格參數的裝備產品。
3.產業鏈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只“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產業鏈的本質是用于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
四、其他需要解讀的事項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試行兩年,有效期屆滿,將根據實施情況依法予以評估修訂。市工信局會同市財政局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同一事項適用多項優惠政策內容的,按“從優不重復”的原則予以兌現;多個事項可同時享受優惠政策。獎勵及補貼類資金由榆林市財政與各縣市區共同分擔,其中市財政與榆陽區、神木市、府谷縣、榆神工業區、榆林高新區按照2:8的比例分擔,與定邊縣、靖邊縣按照4:6的比例分擔,與橫山區和南部六縣按照5:5的比例分擔。
五、解讀人
榆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楊雪梅 0912-3890353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